当前位置:活动

财报背后,读懂行业现状 环球聚焦

2023-04-21 02:42:32 来源:中国旅游报

始于疫情平稳后的春节,旅游障碍逐渐消除,给住宿业的恢复带来了希望,整个行业招募、培训不断,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同时也能尽量弥补疫情期间的经营亏损。当然作为国内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业绩以及2023年的发展,尤其受关注。


(相关资料图)

翻阅4家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感觉要做一个绝对的比较和分析评述很困难,因为两家国有控股企业首旅如家和锦江酒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两家民营企业华住和亚朵分别在香港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同交易所要求的报告表式不尽相同,同时这4家上市公司纳入报告营收的酒店档次也不相同, 锦江和华住的酒店收入都含有境外部分, 锦江酒店还包含相当比例的餐饮企业收入。能够相对统一口径的财报信息数据仅限于境内有限服务和中端酒店。

4家上市企业的收入内容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开业前技术支持费、品牌费、基本管理费、奖励管理费、会员费、管理系统使用费。

从总营收的角度来看,华住同比2021年增加了8.4%,首旅如家下降了15.9%,亚朵增加了5.4%,锦江酒店下降了3.22%。

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有两家亏损,华住亏损18亿元,首旅如家亏损5.8亿元;两家盈利,亚朵盈利9600万元,锦江酒店盈利1.13亿元。

根据在营酒店数量和客房数据这两项数据分析, 单店体量规模最小的是首旅如家,平均房价181元,酒店各类档次和数量中,经济型酒店占比最高。而单体酒店规模最大的是亚朵,平均房价是391元,酒店档次都在中端及以上。

4家上市企业在2022年受疫情影响年份的出租率情况,华住为66.3%,首旅如家为54.6%,亚朵为63%,锦江酒店为52.14%。4家上市企业都曾在疫情中拿出数量不等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这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但作为有限服务酒店,用高出租率换取可观的每房收益,是保证利润获取的关键渠道,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酒店的出租率,这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同时,有限服务靠客房收入的天花板效应显现。再看各家企业的全年平均每房收益,华住为155.88元,首旅如家为98元,亚朵为246元,锦江酒店为113.8元。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酒店的规模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平均每房收益实在不容乐观,似乎还在薄利多销的层次循环。

从4家企业的管理加盟特许比例占总体酒店数量来看,模式概念趋于一致,基本都是走多品牌轻资产输出之路,其中亚朵在财报的用词为Manachised(管理加盟), 这有别于Franchised(品牌加盟),意指对于每家加盟酒店,总部都会派出店长和助理帮助管理。从4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分类数据看,有一个共同点,即自营的酒店以平均房价和出租率两个指标衡量,都高于加盟酒店的同类指标。这个现象在国际品牌集团也是同样存在的。国际品牌酒店集团自己投资并进行管理的酒店,业绩都好于委托管理的酒店。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自营酒店大多位于一线城市的理想地段,多数为新创品牌或引进品牌的样板店。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4家上市企业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增量的引擎从未停止,这一点从各家公布的2022年已签约待开业酒店数量即可了解,各家一直在积极拓展市场和经营规模。2022年,华住新签约酒店2580家,占在营数量的30.67%;首旅如家新签约酒店2084家,占在营数量的34.83%;亚朵新签约酒店363家,占在营数量的38.95%;锦江酒店新签约酒店4395,占在营数量的38%。不过,受疫情影响,不少新酒店的开业时间都有所延迟。除了亚朵本身品牌定位是中端酒店及以上外,华住和首旅如家在做好经济型酒店的同时,不断提升中端酒店数量,锦江酒店也在境外中端酒店品牌上发力,预计各上市企业淘汰低端加盟店、扩充中端加盟商是未来趋势。从经济型酒店升级成为中端酒店这一模式可以看出,在追求人房比极致的思维下,国内不少中端酒店是无法与国际上的精选酒店对标的,他们还是在走经济型酒店的快捷之路。这一方面和团队的经济型基因有关,另一方面和没有不动产的租赁经营模式有关,只想快速获取投资回报,缺乏长期目标与计划。

疫情平稳后的行业恢复,不应该只满足于回到2019年的业绩水平,这与上市公司的市值和盈利水平不相称。改革开放以来,酒店行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类到品类、档次齐全,借力资本市场,有了融资渠道,规模也在全球行业排上了名,但行业总体盈利能力及高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国际集团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酒店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实践很多年,现状是,大量商业地产企业建设管理的酒店在抛售,但接盘者寡;新建高端酒店还在继续增量,存在资源浪费;老旧中高端酒店缺乏资金更新改造,逐渐被消费者和市场抛弃。如今,消费层次已经细分再细分,大众的、Z世代的、中产阶级的、精英人群的……消费需求各有不同,如何做精做强?头部企业,融资回报率的提升是一个从做大到做强的风向标。上市公司必须避免让发展规模成为自满、自负和推诿责任的借口,可以多投入研发经费,把针对目标消费群的产品做好,把能服务高端消费群的员工培训好。

关键词:


教育